《与妻书》 1911年,农历3月29日,也就是公历1911年4月27日的下午5时半,两广总督张鸣岐的府前突然枪声大作,170多名起义的志士,臂缠白布,脚穿黑面胶鞋,手执枪械炸弹,开始攻打总督衙门林觉民与妻书。此时,张鸣歧正在府内召集部下的文武,商议如何对付革命党人,哪知道革命党人已经到了!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的将士没有能够攻下总督府,革命党人的起义以失败告终。

被捕人中有一个24岁的年轻人,他就有林觉民林觉民与妻书。就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绝笔信,《与妻书》

典故

(1) “司马春衫”

语出 白居易《 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林觉民与妻书。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林觉民与妻书。”诗中写 白居易听 琵琶女弹奏 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

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林觉民与妻书。“春衫”,当为“ 青衫”之误。

(2) “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人忘情”林觉民与妻书。语出《世说新语· 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

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与妻书。

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 息息相通林觉民与妻书。

(3) “老吾老林觉民与妻书,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出《孟子· 梁惠王上》林觉民与妻书。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

骨化石林觉民与妻书,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4) “眼成穿”

是“ 望眼欲穿”的化用林觉民与妻书。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 巴州严八使君两 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5) “ 骨化石”

事见 南朝宋刘义庆《 幽明录》:“武昌

北山有 望夫石,状若人立林觉民与妻书。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

北山,立望夫而化为 立石林觉民与妻书。”

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林觉民与妻书。

(6) “破镜能重圆林觉民与妻书?”

作者反用“ 破镜重圆”的典故林觉民与妻书,意在说明在反动

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林觉民与妻书。“ 破镜重圆”,事见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陈 太子舍人徐德 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 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 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 望日卖于都市。

后来用“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林觉民与妻书。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 独善其身。 “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 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林觉民与妻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林觉民与妻书。”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 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 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