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档成熟的综艺节目尤其是已经形成综艺品牌的IP而言,放弃原名称对已有的国民认知度无疑是一次不小的伤害,因此综艺节目主动更名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我是歌手改名。那么,致使综艺改名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版权纠纷

纵览近年来更名的近20部综艺名单,其中闹得沸沸扬扬的要数《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所属版权方与制作方之间的对簿公堂我是歌手改名。2016年1月《非诚勿扰》被诉商标侵权,并被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该栏目名称;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好声音》同样因荷兰版权方将“好声音”名称授权给了唐德,而唐德与节目制作方灿星未能达成一致共识,因此不得不进行更名,直到今年三方和解,才得以恢复名称。

《缘来非诚勿扰》增加的“缘来”二字即强化了节目相亲交友的性质,同时“缘来”与“原来”谐音,意在向观众表明节目还是原来的我是歌手改名。而与此相反的是,《中国新歌声》的名称则重在用“新”,强调节目是一档全新的原创节目,如今即便恢复原名,节目依然强调其在原版基础上的创新。

2.限韩令

受中韩关系影响,2017年国内大批从韩国引进的版权综艺或有韩国团队参与制作的综艺面临整改风波我是歌手改名。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便是引进自韩国SBS的综艺节目《Running Man》,这档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发芽的综N代,2017年便正式改名《奔跑吧》。

此外,相同命运的还有《我是歌手》改名《歌手》、《花样姐姐》改名《旅途的花样》、《蒙面歌王》改名《蒙面唱将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战》改名《我们的挑战》、《丛林的法则》改名《我们的法则》我是歌手改名。以改名的方式实现将节目从“引进”到“原创”的转变,虽是自欺欺人,但也确实能够蒙混过关。

3.限娱令

在总局早前发出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中曾明确提及:“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我是歌手改名。”随后《女神的新衣》《女神的选择》《偶像来了》等全明星节目纷纷加入了素人嘉宾,星素结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综艺必备,而除了内容层面,节目名称自然也得响应这一变化。

《我的新衣》《我们的选择》《我们来了》,通过简单字词上的变化,传达节目从全明星到星素结合的改变,同时第一人称显得更为亲近我是歌手改名。节目名称随着节目内容的变迁进行调整,至今的存活率却极低。

4.限秀令

今年7月在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我是歌手改名。”11月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

一时之间,偶像养成、团体选秀充满了不确定性,“团体”“偶像”更是成了选秀节目的敏感词我是歌手改名。爱奇艺“偶练”第二季经过多次调整后最终更名《青春有你》,去除“偶像”二字,整体名称更加强调节目的积极意义。而境遇截然不同的是,12月7日优酷《以团之名》发布会取消,节目亦陷入停拍风波,这虽不是一个名称导致的,但“以团之名”的称谓难免与总局政策相悖。

5.其他政策

2017年一档定位Hip-hop的垂直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爆火,然而节目双冠军之一的PG One随后却陷入个人品行失德的旋涡之中,遭到主流媒体痛斥,关于嘻哈文化的讨论一时之间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我是歌手改名。因此,对于《中国有嘻哈》的第二季而言如何更好诠释这一舶来品在中国本土化中展现的正面价值尤为重要。

从《中国有嘻哈》到《中国新说唱》,指代范围更加细化的同时,采用了这一黑人俚语更加本土化的翻译,“新”则意在强调节目区别于传统街头文化的叛逆低俗,更加健康向上我是歌手改名。如何通过节目名称准确传达节目立意,并得到总局的认可对于综艺而言往往是决定生死的重要一关。

6.优化立意

曾经《演员的诞生》闹出不少“幺蛾子”也顺利获得了不少流量,但大众的眼光中却多少夹杂着鄙夷的色彩,因此节目第二季急需为自身的专业正名,除了请来名导助阵,也将节目更名为《我就是演员》,试图摆脱“诞生”二字带来的幼稚、不成熟之感,口语化的“我就是”除了能在节目嘉宾言谈中被反复cue到点题,还能通过这一肯定的判断句式表示强调我是歌手改名。

今年招商会中,还有一档节目宣布更名,那便是《二十四小时》改名为《青春环游记》,曾经的《二十四小时》是由制作团队在不同国家进行24小时不间断录制的方式进行拍摄,显然这一命名是从制作的角度,而并非从节目主旨或观众的角度出发,相反《青春环游记》则更加贴合受众角度我是歌手改名。命名视角的变化,折射了节目从制作为本到用户为本的转变。